Day 1:为什麽工程师要建立自己的技术部落格?

大家好我是 Gui,一名刚於私立科大资管系毕业的社会新鲜人,这是我第一次参与 IT 铁人赛,既紧张又害怕受伤害(误),其实过去一直都知道有这个赛事,受到不少铁人赛文章的帮助,在无数的夜晚帮助我完成了无数的 code(?),很开心这一次总算跟到铁人赛的赛事了!(虽然没学生奖励可领感到难过

先来一段我自己的心路历程吧!

起因源自於我想要做一个 side project

年初还是大学生的我,发现自己的作品并不是相当的足够、大学专题也不太好成为一个独立的作品(因为我的专题是维护实验室里的好几个使用 Joomla 架设的网站),作品不够怎麽办?那就是赶快生出一个作品或是 side project 啊!但才疏学浅的我一时之间也不知道该做什麽东西啊 XD 只知道我有许多 WordPress 以及 Joomla 的维护修改与开发经验,过去都是用为了 Meeting 报告而制作的 PowerPoint 记录下来,偶尔翻阅并感慨之中的成长历程。

念头

其实我一直都有架设部落格来撰写的想法,在我小学时刚碰网路的时候,我就使用过无名小站跟 Yahoo!奇摩部落格,反倒是长大後一直迟迟没有实际去行动。有其中一部分原因是怕写的东西不够好、甚至於是错误的观念,深怕撰写出来的东西会误导别人。

但後来我还是决定将部落格架设起来了。开始一项新挑战时,或多或少会担心未知的状况,但如果没有行动也不会不知道结果,况且还不确定一开始有没有人会看你的部落格呢,不需要过於紧张。不过在发布一篇笔记之前我自己通常会在参考许多网路资讯,检查观念是否正确,也会参考别人的讲法。当然偶尔可能还是会有小错误,但其实公开在网路上,如果有更有经验的高手路过你的部落格,或许也会提供你一些指教,这也是一种交流的机会。

将我所会的透过文章展示出来

前面有提到我的专题很难独立成一个作品,想要做 side project 一时也不知道要做什麽,但我後来认为部落格其实也是一种 side project,而且在写文章的过程中,就能够把你所会的东西写出来,我就能够把我在大学所学习到的资讯、做在网站上的功能实作方式用文字呈现出来,也是一种证明自己有这些技能的方式。

为自己的学习历程找到容身之处

过往我查看学习历程是透过一份又一份的 PowerPoint 简报,但很有可能经历过时间的累积慢慢地堆在电脑内的某一处,偶尔想到才会点开来看。偶尔会有些学弟妹或是朋友会来问我一些问题,但许多资讯都是简报内的内容,我就在想如果能够把这些资讯分享到网路上面,是不是就能够帮助到更多人呢?也不会浪费我所会的这些资讯。

公开到网路会对自己的笔记更为谨慎

现代人非常忙碌,做完笔记不一定有时间重新阅览,更不用说整理了。因此透过发布到部落格前的架构整理,是最好的复习方式。以我自己为例,在作笔记时因为有时间压力,通常只会记下我不会或是我自己懂得内容,但如果要公开到网路上,除了要整理成别人也听得懂的资讯,前面也提到我们都不想误导网友,就会更加注意内容的正确性,如此一来便能够全然的在复习这篇文章的内容。

你的笔记可以帮助到更多人

在我的学习路途中,许多资讯其实都是透过这写有在写部落格的人他们的文章获得的,他们不一定是教学,有的甚至就是他们的学习笔记,所以把这些资讯分享出来,能够受益更多人。

结语:使用 Hexo 架设你的技术部落格

虽然这一篇是以我这个程序人思考,为何工程师需要架设技术部落格,但如果你是其他职业类别的人我都觉得能够尝试,将自己的心路历程分享出来,让网路资讯的连结更加强大,更多人因为你的文章而受到帮助。

接下来的一个多月,利用 Hexo 打造你的技术部落格吧!

本篇文章同步发布於我的部落格 Gui Blog


<<:  Day 06 CSS <复合选择器>

>>:  Day.7 「CSS 网页切版必学,用过都说赞!」 —— CSS 弹性盒模型 Flexbox

Day30 专案的结束以及新的开始

在 Day25 要求的功能,还剩下一个还没完成 不过实际上并没有推荐前10部影片的必要性 作为最後一...

v-bind:is vs keep-alive

首先要介绍的是在component标签中利用v-bind:is(v-bind缩写是「:」所以可以直接...

Day13 Redis应用实战-List操作

Redis 资料型态List List是有顺序(透过index 进行存取),可重复的资料结构(val...

Day 28 | Circular timer animation

今天要来分享我看 Youtube 影片做出来的 timer, 照惯例先放影片连结, 用他里面提到的观...

Day21 X Upgrade Your HTTP Connection

其实很多的效能优化技巧都拥有「用了不一定会让效能变得比较快,就算有可能也是使用者难以感知的微幅进步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