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责:实践篇

前言

昨天简单介绍了当责,今天来看看它的好处,以及实践上可能遇到的问题。

再做点补充

上一篇文章提到,软件开发团队当中再跨一步的精神,也可以展现在修正 Bug 上面,当处理完一个问题後,思考下一次如何再避免这个问题。

当责的好处

我们有必要找出当责的好处,否则希望大家当责将成为空谈。

团队要聚众之力来实现目标,单打独斗的问题非常明显,相信所有的团队也是为了某种程度上的突破才会聚在一起。以工作团队而言,大多时候成员不是从路边捡来的,也不是像线上游戏随机组队而来,就是为了避免良莠不齐,然而在现实世界中我们也知道并非人人都是技术大神,团队反而更需要人人可以拿出该有的「态度」,一种极积、不卸责、努力做好、多跨一步、互助合作的精神。

当团队成员人人当责,做起事来自然更轻松。个人当责,表面上自己多做了什麽,其成果实则回馈到自己;团队成员都当责,可以为大家的目标做出超前的努力,也带来更大的容错,回馈至全团队。

从目标开始

我们就是为了实现某个目标,而待在团队当对吧?也不要把这个目标窄化或僵固了,目标可以是公司的、团队的,以及个人的,有各种目标组合重叠着。

假若个人都没有「负责」那带的问题相信不用多说,而每人都只有「负责」会发生什麽事?虽然很可惜,但这可能还满常见的,看看身边一些不协调的事物。

以 Scrum 团队为例,若个人只负责自己所看到的,在进行实作时,哪怕过程中发现了新的问题、看到了新的机会,也不提出来与团队讨论,单纯守着「我做了,而且它还符合验收条件」的心态,并认为自己是负责的,无意间可能错失新的商机,或失去出错前的救援机会,这都是团队不乐见的,团队目标是向客户(或市场)交付价值,并不是单纯完成一个工作项目。

当责与敏捷

有许多例子背後都带有「责」的成份在,自己有责任顾好成绩、有责任交付正确的程序码、有责任将资讯传递好,这个「责」有可能是你的上司所要求的,但更好的情况是你自发,甚至还不费力。

意识到「为了自己而工作」是个不错的切入点,随着本身期待某个成果,自然对它当责,因此多做一些也是自然而然,一点也不免强,这个程过也不会觉得自己有所损失,反而还从中体验更多。

那这种思想与敏捷团队有什麽关系呢?我以 Scrum 作为例子,团队成员发挥当责精神的阶段,早在规划会议就开始了,当我们思考一个项目 (PBI / Story) 应该如何实践就必须展现出来。我们利用使用者故事 (User Story) 试图提供线索,并留下可以探索的空间,就是希望团队能发挥所常,凝聚出最佳的方案,思考如何做、要做什麽、不该做什麽,让这个项目能够产生价值,与传统上已经由 PM 或其他设计人员定义好细节是有很大的差异的。

处处都能够多想一步,多做一步,带来的力量是很强大的,也为 Scrum 当中的「承诺」价值观提供良好的基础。同时,能够在背後支撑的,依然是 Scrum 三大支柱,即透明、检视、调适。换言之,这三个支柱可以帮助团队展现当责,让我们清楚知道现况,做出反应。

如何当责

这麽说来,要达到「当责」不会是单方面的。我们需要说明目标、排除误会、激起斗志,那有没有什麽具体方法?以下是我的看法:

  1. 引导团队找出真正的目标,这个目标并非单纯是商业、公司、团队的,更是整合个人的想法。
  2. 以正向鼓励的方式促进当责的发生。团队或多或少有当责者,发扬值得学习的行为作为标竿。
    • 发扬(表扬)不见得是上对下,更可以透过回顾会议由团队成员分享。
    • 设置正向、优良事蹟的看板也可以持续性的提醒。
  3. 提醒团队必须相互尊重,犯错不会成为当责路上的障碍,不突破才是,别把心力浪费在指责之上。
  4. 提升成员专业能力,提升相互掩护的可能,避免力不从心。
  5. 说明当责是什麽,并邀请团队写出「无当责」的时候,会发生什麽事情,由此来思考为什麽我们要当责。
  6. 确定团队透明度足以呈现问题,并引导思考这些问题若展现「当责」会有什麽改善?

要推展当责精神的这回事,本身也需要发挥当责,而不是仅呼喊着「我们都要当责」。

此外,现代工作被金钱交易框得非常紧,有股强烈的对价关系在其中运作,这可能会形成「我拿这样的钱,所以我做这样的付出」,这样的做法容易形成多输局面,是你我都应该反思的。

我就是当责不来

「你们说得都好棒,当责真是个伟大的观念,它太重要了,但我就是当不来、责不来」。

嗯… 希望不要有太多人这样想,但写文章希望能探讨更多角度。前述带出了要当责的原因,倘若仍无法认同,可以换个方式,观察在团队当中自己认是「当责」的对象,甚至可与他们聊聊为其热情所在,为什麽肯这麽做。

就近观察,iThome 铁人赛需要 30 天的坚持,本届(13th) 共有 1087 组参赛,其中应该有不少作者平日也与团队奋斗着,为什麽他们会想参赛?会想在下班後的空档,再延伸工作技能,甚至分享给大众?

或许心理学家马斯洛 (Maslow) 的需求层次理论可以为我们解惑,人有高阶的自我实现需求 (如创造力),或下一层的尊重需求 (如成就)。这些额外的探寻、看起来被牺牲掉的时间,实则充实自己,同时把更精湛的技能带回到团队,若有如此认知,不用推、不用逼,一切自然进行着。

如果认为自己无法「当责」,那也许问题出在对整体的不认同,而这种不认同究竟源於何处?是源自个人?团队?公司?社会?想想看!

写这一段一定不是在自肥。


<<:  Controller

>>:  【Day 06】Python 资料容器简介与建立 tuple

未来世界的树 - DOM Tree

每个网页都生长着一种可以七十二变的虚拟树。 DOM DOM 是 Document Object Mo...

RxJava - Backpressure

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手冲咖啡的经验?如果没有的话,应该也看过或用过滤挂式咖啡,在冲咖啡时,水不能一次倒太...

Day 29 Unittest

在做完了程序之後,就要来测试一下是否正常运作对吧。不过当你做完了数十个 API 之後,我相信你一定不...

Day10 Sync.WaitGroup & Sync.Map

Sync.WaitGroup A WaitGroup waits for a collection ...

<Day13> Ticks — 取得股票(Stock)逐笔成交资料

● 接下来这几章会示范如何取得想要的Ticks资料 什麽是Ticks? "Tick&quo...